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政策解读 >> 职业教育“德国化”,传递什么信号?
详细内容

职业教育“德国化”,传递什么信号?

时间:2022-11-04     

image.png

从打压学区房,整顿校外教育,取缔民办义务教育,到修改职教法,深化技工教育改革,大力发展技工教育,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职业教育,逐步“德国化”,传递出什么信号?

之前文章提到,国家发布职教新政,鼓励优质资本入局,半数公办技工院校将会被合并,转设,可能让很多公办院校的老前辈难以接受。

德国很早就实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行的制度,他们的“双元制”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工匠全球知名,上职校的孩子依旧备受国家重视,职业教育也不是家庭退而求其次的选择,通过职业教育培养的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,德国才能迅速成为工业强国,技能人才正是中国现在急切需要的。而德国作为最成功的案例,值得中国去借鉴。 

德国青年失业率为6.8%,远低于欧盟其他国家近20%的平均失业水平,且就业精准,教育经费浪费比例极低。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急速扩张,每年数百万理论型高学历人才涌入市场,毕业即失业早已成了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常态。大量人才与岗位缺口不符,一边是高昂的教育成本造成的人才闲置,一边是技工短缺限制企业发展所谓的用工荒。大量学了本专业却从事其他行业的毕业生占比率极高,这对教育投入是极大的浪费,尤其是对职业教育而言。因此参照德国“双元制”职业教育实行构建中国的“双元制”已迫在眉睫。

所谓“双元制职业教育”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,制度由德国政府制定,学生在企业3-4天,再从学校2-3天,教育成本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。相对义务教育/普通教育而言,职业教育因为要采购大量的实训设备和实训耗材,其教育成本要远高于普通教育,因此只由学校(国家)承担,压力极大,而通过企业参与,可以有效的降低教育成本(德国职业教育经费以企业为主,后期中国也将参考此条,毕竟需要培养人才数量太多,全靠中央财政支撑,也不现实,而要让企业承担,则又必须让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办学,让企业参与,承担教学经费、人才培养、就业安置,却又不给名分,你觉得现实吗?因此,个人分析,后期大型企业联合优质技工院校形成教育联盟,半数公办技工院校合并、转设真的是必然)。

同时,企业参与职业教育,每培养一个合格的技能人才,都可以获得政府数千元的补贴奖励。因此,对于企业而言,既能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,又能获得政府的奖励,他们都很乐意参与到“双元制”职业教育当中。国家政策到位(德国允许所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。有资本介入,就会有资本竞争,最终有实力的企业就会保留下来,如西门子、保时捷等企业是参与职业教育最多的企业,对标中国的话,就相当于国内的华为、格力),企业参与度就高,据相关资料数据,德国200万家企业中有50万家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“双元制”构建中。

德国职校学生在上学期间,除了参与企业实训学习实用技术以外,还会领到企业的学习补贴(不等于国内实习,德国是先有企业合作再开设企业需要的专业,而国内是先开设专业,再去找企业合作,找不到对口的再随便找个中介安置个流水线),这就是为啥在上篇文章会讲到,后期技工院校学生不光免学费,还会有补贴。而要实现这种状态,企业必须深度参与到职业教育办学中,有足够的话语权参与招生、教学、实训、管理、就业环节的制定,因此纯粹的公办无法做到。校企合作办学,混合制、股份制甚至纯粹民办将成为技工教育常态,政府仅做指导和监管。

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,降低教育成本,提高教育质量和精准就业率,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,政府只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重视程度的同时规范技工教育办学,做好监督管理。在规定的框框里既能刺激职教发展,保证教育活力,又避免恶性竞争,违规办学。这样的职业教育,大有前途,未来可期。


image.png



站群导航
版权所有:国茂(北京)职业技能鉴定中心     
技术支持国茂(北京)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 信息化办公室   
手机网站
  • 电话直呼

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: CLOUD | 管理登录
seo seo